当前位置:首页 > 端游活动 > 正文

问鼎九州典故

古代有句话叫得关中者得天下你们怎么理解?

一、关中平原,它的地理位置特殊,南有大秦岭的阻隔,东有涵谷关的天然屏障,西有万里沙漠,退可以守,进可以攻,所以张良刘邦就想关中作为他的分封之地。

周的臣民本是在河套地区的,文王的祖上为了得关中所以迁到了现在的扶凤歧山作为根据地,最后占领了八百里秦川。

关中之地同样可以图天下。

二、从军事地理角度来看,得关中者得天下,因为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一统,其中有两次,即秦汉、隋唐都是先取关中再得天下。

一、历史上的无数次事例证明得关中者得天下
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也说过,“夫作事者,必于东南,收功实者,常于西北。”

在司马迁的时代之前,西周发家于关中,会诸侯灭商。秦用远交近攻之策,横扫六合一统宇内。

西汉高祖刘邦,以关中为战略后方,与项羽大战五年,最终统一天下。

这些事例都证明了关中的地位非常重要。

在司马迁之后的历史,同样一再证明这个规律相当准确。

北魏“河阴之变”后,贺拔岳与宇文泰平定关陇,并迎北魏孝武帝入关中,最终与高欢的东魏对峙。数十年后,以关中为基础的北周击灭北齐统一北方。

隋末乱世,李世民建议李渊,“关中豪杰并起,未知所附,公若鼓行向西,抚而有之,如探囊中之物耳。”

此后,李渊正是在平定关陇的基础上,逐一讨灭关东群雄,从而一统天下。

以上的事例,都充分说明得关中者得天下的道理。

二、关中为什么如此重要?

首先,关中地势险要。中国地势西高东低,其中关中位于第二级高地,对东部地区有居高临下的战略态势。此外,关中不仅在地势上高屋建瓴,而且南有秦岭,北有黄土高原,西有陇山,东有华山、崤山。进出通道只有函谷关、武关、散关和萧关,打起仗来,进可攻退可守。在古代有“百二秦关”之说,意思就是两万人足以阻挡百万大军的进攻。

其次,关中土地肥沃。渭水、泾水、洛河等形成的冲击平原,号称“八百里秦川”,号称“九州膏腴”。关中还有金银铜铁等资源,西北还有发达的畜牧业。

再次,关中民风剽悍。范睢称秦国民众“怯于私斗勇于公战”,《汉书》中也说关中人民“高上气力、以射猎为先”,北朝及隋唐早期,关陇军事集团更是成为统治者的核心基础。

正是基于以上三个原因,在中国经济重心东移以前,在争夺天下时,关中显得尤为重要。

三、中原的强项与弱点

自古要争夺天下者,都不能不争夺中原。

中原,顾名思义,位于全国的中央地带,四通八达,是所谓的四战之地,又是天下枢纽和咽喉所在。

自古以来兴衰更替,天下大势都必须取决于中原的得失。任何人,如果不经营好中原,都没法问鼎天下更不用说长治久安。

在和平时期,经营中原可以维系四方,所谓天子有道,守在四夷。

但若是在由乱到治的过程中,中原的弱点在于四战之地,任何一方处在这里,都必须面对四面八方的潜在敌人。

无论是河北还是关中,都可以凭借地理优势扼制中原。

所以,一般都是先占据地势险固之地,慢慢积蓄力量,进而夺取中原以得天下。

比如,秦汉唐以关中为基地得天下,东汉刘秀则由河北进取天下、明代朱元璋由东南进取天下,元代忽必烈以河北进取天下。

这方面的负面典型,就是立足于中原的五代政权和北宋,他们都处于长期的激烈战争中,始终受制于山西、河北以及塞外的敌人。

最后,也就始终无法开拓局面继而夺取天下。

所以,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看,得关中者得天下。


三、不知道怎么理解,只知得头条者,得钱多多

九龙神尊大结局?

一、《九龙神尊》的大结局描述了主角在经历了无数挑战和机遇后,终于达成了自己的目标,成为了真正的九龙神尊。他在这个过程中,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力,还收获了许多真挚的友情和爱情。

最终,他与自己的挚爱一起,守护着这片土地,享受着和平与幸福的生活。

二、《九龙神尊》的大结局描述了主角在完成一系列挑战和冒险后,最终达到了武道至尊的境界,实现了自己的霸业。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智慧,问鼎九州,主宰三族众生,诛杀世间邪恶,笑傲灿烂人生。这个结局既展现了主角的成长和蜕变,也凸显了他对武道和人生的执着追求。

问鼎九州是什么意思?

一、意思是企图夺取天下。

“九州”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称谓。一种是将古代中国分为九个不同的州;一种是用“九州”泛指天下,全中国。

鼎: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

因此,问鼎九州中的九州是指天下,意思就是企图逐鹿中原,夺取天下。

二、讲述的是古时候国家与国家争地盘,争财产。帮派与帮派争地盘,争财产的故事! 九州,又名汉地、中土、神州、十二州,。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,又称为“汉地九州”。后秦统一而后楚汉之争。

三、就是统一了原先分裂的国家,做了最高统治者的意思。

秦王问鼎典故简短?

一、东周战国时期,周赧王也遭遇了一次问鼎的尴尬。秦武王跑洛阳去参见周天子的时候,周赧王在他的要求下带他去看了九州之鼎,武王年轻,天生神力,跑到雍州鼎前高兴地说:“此雍州之鼎也!”

说完,举臂欲抱,赧王阻挡不及,武王已经抱起雍州鼎走了好几步,不过鼎实在太重了,后来武王力竭,鼎掉下来砸了他的脚趾头,武王大呼:“痛哉!”

就倒地昏迷了,周天子大急,急忙差人把秦武王以最高规格送回秦国,不久,武王就死了,由于武王没有儿子,所以请了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昭襄王继承了王位。

昭襄王就是安国君的爸爸,子楚的爷爷,秦始皇的曾祖父。

二、 应该是”楚王问鼎”:

公元前606年,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,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,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,结果周大臣王孙满回答鼎太巨大,不清楚多重。楚庄王不满,挑衅说楚国铜多,每个士兵的武器折下来都可以铸成九鼎了。王孙满说“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”,楚庄王哑口无言只得退回楚国。

问鼎中原的典故?

一、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九州乃豫州、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雍州、梁州

九鼎乃豫鼎、冀鼎、兖鼎、青鼎、徐鼎、扬鼎、荆鼎、雍鼎、梁鼎。

春秋时楚庄王北伐,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,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。公元前607年,楚庄王熊侣借伐陆浑之戎(今河南嵩县东北)之机,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南郊,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。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,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。庄王见了王孙满,劈头就问道:“周天子的鼎有多大?有多重?”言外之意,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。王孙满委婉地说:“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,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。”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,就直接说道:“你不要自持有九鼎,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,足以铸成九鼎。”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,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,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,最后才说:“周室虽然衰微,但是天命未改。宝鼎的轻重,还不能过问啊。”庄王不再强求,挥师伐郑,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。“问鼎中原”这个典故,就是这样得来的。

二、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楚子伐陆浑之戎,遂至于雒,观兵于周疆。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,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。”

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“问鼎中原”。